close

「這就是官司嗎?」


每當白色巨塔中的佐佐木太太打完一場官司的時候
他總是很無奈的問關口律師
「這就是官司嗎?」

看完白色巨塔之後 我有滿肚子的想法想要寫
但是看了看別人的評論 似乎大部分都把該講的講完了
討論"財前和里見的價值觀" 或是每個人不同的角色評析
剛看完白色巨塔的我很樂意也很輕鬆的看完大家的評論
因為我只要"認同"或"不認同"就好 不需要發表意見
這對每看完一個什麼就有毛病想要囉哩囉唆的我輕鬆不少

這幾天 這句話開始不斷的盤旋在腦袋裡
「這就是官司嗎?」
「這就是官司嗎?」
「這就是官司嗎?」
「這就是官司嗎?」
「這就是官司嗎?」

為什麼這句話會讓佐佐木太太每打完一審就問?
而關口律師也只能無奈的回答他 就是這樣?
在看這齣戲的時候 身為法律人的我會不知不覺的對法庭系熱血沸騰
但是事後的感觸也特別深

所謂生不入官門 沒有人想要知道到底打官司是怎麼一回事
在某種情況下 受了很大的欺負 想要據理力爭討回公道
但是身邊大部分的人都告訴你
"算了吧! 告不贏他的 還要花很多時間跟金錢"
有些人會退縮 或許是因為自己真的沒有能力替自己討回公道
可能是覺得忍一忍就算了 也有可能是根本不知道要怎麼打官司
因為自己向對方抗議了 自己又縮回去了
所以做錯事情的人 根本就覺得無關緊要
甚至也沒有反省的打算 反正「一皮天下無難事」
下次再遇到不同的人抗議 就可以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說
「上次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可見這件事情我沒有錯 不要鬧了!」
如果遇到的是做壞事的"人" 或許還可以調解或是拼到底
但如果要對抗的是一間公司 醫院 企業.... 有更多這樣的人就退縮了
原因是先有個心理想法「對上這樣的人 怎麼可能打的贏!」

有些人忍不住這口氣 除了希望對方能夠給自己一句真誠的「對不起」外
也希望藉由自己打官司這個行為
讓更少的人可以因為同樣的事情受傷害
為了正義 為了一句對不起 為了以後的人不要受傷害
寧願再度傷害自己 告上法院

「告上法院 就有必死的心理準備」 關口律師這樣說..

究竟會受什麼傷害?
投入大量的錢 時間 金錢 然後進入無止盡的痛苦記憶輪迴;
自己要的是一個正義 一句對不起 卻會被人侮辱成為了要錢而打官司;
當面對"被修正後的事實" 卻要想辦法證明原本的事實才是事實;
防著對方動手腳而每天不停的在操心 蒐證 找足以對抗對方偽證的證據;
在法庭上 自己的言行都會被對方律師做負面的解釋或推論;
更重要的是 身邊的人除了那麼一點少數人願意支持自己 進而一起奮鬥外
大部分的人都冷眼旁觀 只想問到底打完了沒有;
根據舉證責任原則 對自己有利的部份負舉證的責任
對的人要不停的找證據證明自己是對的
錯的人只要反駁證據或是事先銷毀 修正證據就好了
因為對方的反駁 或是證據的消滅
所以必須要再去找新的證據..無限輪迴
這就是所謂的「舉證責任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面對這樣一連串的折磨和煎熬 無盡時間與金錢的付出 痛苦記憶也不可以遺忘
卻要忍受多方的猜測和嘲笑 還在 「敗訴之所在」這一方
被害人受的心理壓力和心理的痛苦有多大
除了真的跟他一起奮鬥的人以外 不會有人知道
什麼法律程序 律師之間的言詞交鋒方式 還有自己要負擔多大的壓力都不知道
只是為了想要一個正義一個真理 然後毅然而然的告上法院
等待證人可以說出事實 等待法律可以還給自己一個公道
進入幾乎絕望的官司生涯
局外人究竟有多少人能夠體會?

關口律師說「真情表露是被害人本來就會有的態度 而冷靜是律師的責任」
也是因為真正深陷其中的人 沒有辦法把事情想的這麼一絲不苟
因為自己已經有主觀的意識了 有一定程度負面的情緒了
就算是律師自己本身好了 當自己是被害人的時候也難免慌亂起來
這就是所謂訴訟代理人必要的地方:
有一個冷靜且專業的人 可以站在你這裡替你說話

雖然白色巨塔的結局 這場醫療糾紛的官司佐佐木太太是打贏了
但是他還是問
「這就是官司嗎?
就算自己真的做錯事情了,就算當庭倒下了,還是要上訴?」

這就是官司吧?
有的人在這裡追求正義 有的人在這裡追求勝利
可笑的是 勝利不一定是在正義的一方
法官的職責就是儘量把正義跟勝利放在一起
不管是原告或被告 在法庭上
只能暗自希望自己準備充足 希望對方自掌嘴巴
希望自己的律師問倒對方 希望對方律師無話可說
希望法官在官司中情感上的偏坦自己

「這就是官司嗎?」
「這就是官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ryfox1123 的頭像
    caryfox1123

    caryfox1123的部落格

    caryfox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